MIG-29(米格29)是小弟第一次踏入模型的第一架飛機,那時做的是1/144的比例,記得那時一盒35元,在桃園航空科學館的紀念品區買的
不知道機型,不知道上色,只用模型膠水黏合還把座艙罩都用模型膠塗滿,按著說明書胡亂的拼湊出小弟的第一架模型
之後,小弟有嘗試做1/32的米格29,想說大一點的應該比較好做,結果技術不佳失敗了
後來,十幾年後的今天,可以做到小弟的第一架啟蒙的模型,可以說是充滿了回憶
再ㄧ次製作,就是做長城這個讓許多模友讚賞的品牌,讓小弟也躍躍欲試,以下就開始製作過程
不免俗,每次做飛機第一步都是先做駕駛艙,一剪下駕駛艙的零件就不難發現它的細節的細緻度很好,分件算是多但細節很夠
裡頭還有安全帶等相關的蝕刻片
它的儀表板的儀表也是用水貼一個一個貼出來表現
彈射椅的蝕刻片,說明書上並沒清楚的說明安全帶蝕刻片該如何折,這著實折騰了小弟一番,最後亂折收場
長城這牌的模型最有看頭的應該是它裡頭都會有附發動機,且算是滿細緻的
以下是小弟製作發動機的過程
先將發動機零件分別先組裝起來噴上銀色
然後在網路上找到此型發動機圖片,準備按圖上色
尾管的部分是一片片的零件黏合要注意避免落差太大,然後將黏合縫給磨除
發動機進氣錐罩噴上銀色後再薄噴透明藍最後再噴透明黃
在發動機本體的部分區塊噴上透明黃
然後依序用透明藍,綠,黃,燒鐵,消黑等色依發動機不同熱度區段噴修出金屬的燒灼感
尾管也是看著圖片做出金屬燒灼的樣子,由於米格29的尾管燒灼樣式非常多,小弟就選擇好表現的來做
下面是噴塗完右邊未消光,左邊已消光完成的對照
噴好後將所有零件黏合用銀色畫上個油管及接頭後完成
它的飛彈是一個個射出成型時已經是完成的,無須再黏彈體跟穩定翼,只要剪下後依說明書指示上色即可
在機體組合方面,由於小弟是要做可開啟的發動機艙蓋,所以在艙蓋與積體的密合度必須做好,因為不是黏死的,所以不能用補土來填縫
從圖片可以看到左右艙蓋與機體的縫隙是多麼大啊!!
這是右發動機,看起來比左發動機好一些
除了用膠板來支撐機體外,發動機與艙蓋有干涉地方也要磨除修整
膠板才剪的大小需依艙蓋與機體的落差來剪裁
這是修整好的左發動機,隱約可看到機體內有膠板的支撐
這是右發動機
其實機體的組合密合度並不是那麼好,很多地方落差都很大,做起來不輕鬆
在上色的部分 ,很多地方都是以水貼表現但區塊大色塊簡單又有彎曲者,我還是以噴塗方式較簡單
這個地方有大縫啊!必須用膠板補
一個機鼻罩避雷條傻傻的把它當分模線磨得乾乾淨淨,後來發現自己愚蠢的舉動後,用拉絲膠條補回
先刻出一個凹槽
用廢膠料拉出膠絲
再埋入刻出的凹槽中
進氣道也是很折磨人的,除了在垂直轉彎處的線條鉚釘都糊掉以外,進氣道內的推出孔都要補平,最好是在沒左右黏合前就磨好
別像小弟黏合後才在那磨到"假死"
進氣道與機身的落差也很大,用補土填縫
再用棉花棒沾溶劑磨平就好,不用磨的較省事也不會磨到假死
機背的線條深淺不一,還是得加深
須非常注意一點的是,此型的飛機因為有含發動機和它的起落架配置位置很有可能會是頭輕尾重,會翹頭的
所以當然以經驗判斷是一定翹的嘛!!
所以必須先與起落架假組看是否會翹頭,來看是否增加機頭配重
在配重的配置,不是越重越好,而是剛好能壓下飛機的重量就好,太重長久以後塑膠的起落架可能會脆化斷裂
所以鉛珠的部分是3.5克就能壓下飛機了,還要加上黏合鉛珠用的AB膠,最後重量會是在5克左右
全機噴上機體迷彩後,因為是彩繪機無須做胎多的舊化就可以貼水貼了
這麼大面積的水貼還真是第一次貼,因為水貼是卡多的,所以很薄更要小心的貼不容許失敗的可能
在軟化劑的使用要非常的小心
水貼到定位後,很多突起物太大,一定要稍微壞水貼才能讓它服貼,破損的部分最後再來補色就好
以下的部分都是破損或是需切割水貼後有落差的地方
大落差大彎曲曲面都需要用補色來填平
我最後竟然沒拍補色後的細節結果,真是太失敗了
完工
發動機獨立特寫
以上謝謝觀賞,歡迎指膠